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
引领我国大急诊急救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李丽
(资料图)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齐鲁楼一楼,一间检验室门外贴着“心磁室”。里面,一台国内最先进的零磁设备正在为一位急诊患者做心磁图。这个在零磁环境中通过捕捉心脏弱磁信号从而发现早期疾病的试验,已经进行了2000多例,领衔这个项目的就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他也是山东省零磁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作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玉国主要围绕急危重症领域的“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脏器功能监测评估支持与保护、急危重症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急救设备研发”五大方向开展临床基础转化研究工作,引领我国“大急诊急救”体系建设。
陈玉国被称为我国现代急诊医学学科建设的引领者,他领衔建立了全国首家胸痛中心,在国内率先推出并践行“大急诊急救”体系建设的理念,被国家卫生健康委采纳并向全国推广。国家卫生健康委《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就是由陈玉国代表全国急诊同行起草的,他搭建了“胸痛数据云平台”,通过牵头制定指南/共识(21项)以及创建中国急诊急救大联盟等得以在全国推广。
陈玉国还牵头制定了急性胸痛急诊诊疗首部共识,实现了急危重症重点病种的早期、快速和精准救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他已在JAMA、Lancet子刊、JAMA子刊等权威期刊发表文章,获得多项省部级一等奖励,并应邀在欧美学术年会作专题报告。
日前,中国首部心脏骤停科学报告正式出版,陈玉国首创符合国情的骤停调查标准,获“国家标准”立项,领衔撰写了《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陈玉国团队建立了我国最大的全国性心脏骤停队列(超30万例),针对心脏骤停、急性胸痛、重大慢病急性发作和急性创伤等急危重症,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重大项目30余项,研发和推广系列先进适宜医疗技术。
针对现有急诊急救设备和药物依然不能满足急危重症临床救治需求的关键难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瞄准心脑科学、新型医疗设备研发等前沿领域,陈玉国又开始了新的医学科研。他充分发挥齐鲁医院临床学科优势,联合房建成院士团队精密测量技术优势,形成涉及精密测量、心脑神经科学、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等领域的科研团队,开展“医+X”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国内首个省部级零磁医学重点实验室。随着零磁医学影响的逐步扩大,逐步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和地方政府专项扶持,进一步集合联影、鲁南、博科等医药领域优势企业力量,组建医教研产协同创新攻关共同体,获批建设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针对国家紧缺的急危重症人才,陈玉国创新培养模式,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育部急危重症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均设在齐鲁医院,由陈玉国任主任。他首创“五维一体”急危重症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主编《急诊医学》国家规划中英文教材、全国首套“智能医学工程医学系列教材”和急危重症领域首个中国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期刊ECCM,创立国家级一流专业及线上一流课程。这些年来,陈玉国团队基于国际前沿科技,自主研制急危重症新产品和新药物,获批专利25项,3项转化,很好带动了产业化发展。
“齐鲁医院是国家的医院,人民的医院,做医生做科研,最终目的就是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陈玉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