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是他!「小波」做成「大文章」,人才西北飞!

兰州大学   2023-03-08 15:03:48

两山之间,黄河奔腾。一所具有光辉历史的高等学府在丝路重镇、千年古城兰州熠熠生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建于1909年的兰州大学,百年来始终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名师学者,灿若星河。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记增正是其中的一员。

恩师引路结缘 “小波”

园丁,春泥,明烛,美好的比喻是尊师重道的民族传统,也是对师者奉献心血的认可。今年的教师节是王记增教授在兰大度过第13个教师节。

“我是1992年考入兰州大学的,从那时候算起到现在,与兰大已经结缘30多年。应该是兰州大学严谨的学风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尤其是在这里,我遇到了我的恩师郑晓静老师和周又和老师。”

王记增教授说起的郑晓静、周又和是我国教育界广为流传的院士伉俪,也是对王记增具有深刻影响的恩师。正是郑晓静、周又和两位老师的指点,让彼时正在读本科的王记增找到了毕生的研究方向。

“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以年级第一的身份获得了保研资格。在确定导师的时候,我选择了从国外回来的郑晓静老师和周又和老师。当时周老师把他从国外了解到的一种最新的数学理论——小波分析介绍给了我,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起源于上个世纪的小波理论,是当前应用数学和工程学科中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领域。它同时具有理论深刻和应用广泛的双重意义,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两个多世纪前由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提出的傅里叶变换理论。由于小波理论革命性地打破了傅里叶变换的固有缺陷,使其对信号进行频率分析的时候,可以精细地给出信号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周老师将小波理论介绍给我的时候,强调了拟将其用于力学与工程计算的想法,以及这些想法实现起来的诸多困难。直到现在,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积累,我才真正意识到,在当时小波分析主要被用于信号与图像处理的情形下,周老师拟将其用于工程计算的想法是非常的超前,而且为我们预留出了十分广阔的研究空间。”王记增教授感叹地说道。

探幽入微荣归母校

发现了小波的宝藏之处后,王记增在科研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逐渐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2001年,王记增从兰州大学力学系博士毕业。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他开始了海外求学之旅。求真知、开眼界的八年时光,让王记增受益匪浅。

他在涉及统计力学与生物物理的细胞力学理论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成果。他最终发展出的可描述复杂微环境下高分子统计热力学行为的理论规律与计算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涉及微观软物质力学、物理乃至化学与生物学性质的众多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分析依据与手段。

2009年7月,在母校兰州大学的诚挚邀请下,王记增带着丰硕的研究成果回到了阔别八年的祖国。自此,兰州大学再添一位优秀教师学者。

“当时我在国外已经待了近八年,思乡之情越来越浓。我记得非常清楚,我经常在网络上会搜索一些国内的美食以及百姓的生活场景,当时想着能够尽快地回国。也恰好在那时候,母校给我发来了邀请。了解到学校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想着自己的研究会和国内的相关团队有着非常好的契合,因此我又回到了兰州。”谈起当初回到母校的经历,王记增教授这样说道。

回国后的王记增将满腔报国情投入到研究中。在与恩师周又和教授的探讨合作中,他们又把小波理论在工程问题上的应用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2014年,王记增凭借该领域的研究荣获钱令希计算力学奖,并且在全国计算力学大会上做了邀请报告,受到了在场的计算力学与计算数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钟万勰和崔俊芝院士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2017年,王记增凭借小波方法与细胞力学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荣誉。

2019年,他的研究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拿到这些荣誉是学界对我们研究的认可。截至目前,我们有关非线性问题普适的小波方法求解体系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非常好的特色研究标签。今后,我们将继续研究与推广这一算法。最终,我们希望基于该算法构建出中国原创的工程计算软件系统。当然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我们还需要不同高校、不同领域的学者参与进来,一起来完成。”

“小波”终成“大文章”

如何将科研上的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做到像周又和老师提倡的“引导 激励 评价”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在从事基础研究的道路上更快地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王记增把很多的精力放到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上。

“在国外留学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给学生上课的经历和经验,于是回国后,我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听周老师讲课。周老师给我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是,在讲述力学理论的时候,一定要配合上严密的数学推导,把研究的严谨性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本科生阶段就培养起从事基础研究所必须的科学思维模式,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记增的努力下,他形成了严谨、开放和自由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他纯粹、开朗、热情的性格也让接触过他的人印象深刻。

2021底,王记增众望所归,出任兰州大学欧美同学会(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会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郑晓静、周又和等老师的倾心指导下,在自己纯粹执着的不懈努力下,王记增把“小波”做成了“大文章”。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更是学校的光荣。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知恩报恩,知重负重。

众多像王记增教授一样的兰大学人,不慕虚华,留学回国,义无反顾地接过前辈教书育人的接力棒,书写着烛照中华,强国复兴的时代新篇。

猜你喜欢

[ 最近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