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民日报曾四次以“山这边 山那边”的独特视角,聚焦皖苏两省交界的小山村,“山这边”是安徽郎溪下吴村,“山那边”是江苏溧阳洑家村。
曾几何时,“山两边”虽一山之隔,却两般天地。现如今,“山两边”的发展都越来越好,“山这边”的下吴村奋起直追,差距越来越小。
俯瞰郎溪经济开发区。郎溪经开区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山村巨变,也是宣城市郎溪县近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郎溪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的郎溪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现拥有工业企业565家,90.5%的企业来自沪苏浙地区,规上工业企业30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8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6家……
细数起郎溪经开区的企业“图谱”,这不禁让人们产生疑问:长三角企业扎堆落户,到底是怎样的“溪引力”?
答案肯定是多元的,但核心元素无疑就是营商环境:“郎溪服务”加速“郎溪速度”。
温暖如春的营商环境,为郎溪经开区带来的“红利”一目了然。2022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28.89亿元,同比增长11.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14亿元,同比增长21.19%。
企业心目中的“三好生”
星期天下午,李小林驱车从常州出发,来到位于郎溪经开区的安徽韩华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新一周的工作。
“亲戚朋友都说我过着‘双城记’生活。其实,常州到郎溪就一个多小时路程,跟城市里‘朝九晚五’的生活节奏相差无几。真的很方便!”李小林如是说。
2011年,“祖籍”在常州的安徽韩华建材跨省落户郎溪经开区,这是一家主打家装和工装PVC地板生产的建材企业。
“在常州厂区只有22亩,现在郎溪厂区有100多亩,大大满足了扩产需求。”李小林坦言,不仅产线增加,年产能也从过去50万平方米增加至500万平方米,足足翻了10倍。
安徽韩华建材科技的基材生产线。人民网 张俊摄
郎溪经开区地处皖东南,拥有土地、劳动力和地处长三角的优势。“作为一家在郎溪经开区深耕10多年的企业,我们充分感受到这些年所发生的变化,也充分享受到了这些变化给企业所带来的便利。”李小林感慨,抛开便捷的各类行政审批之外,企业成本也是考虑落户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举例道,刚来郎溪的时候,用工成本只有常州当地的五分之三,平均电价和常州相比也要优惠0.18元/度。
“扶持举措好、要素保障好、营商环境好。”在李小林眼里,郎溪经开区就是“三好生”,让他在郎溪有尊崇感和归属感,也让企业吃了“定心丸”。
得益于产线的转型升级,目前韩华建材一天可产PVC地板10000平方米。“火线全开”,日均产能可达到1.8万平方米。
扶持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在郎溪经开区,像韩华建材一样,初来乍到扎根一方,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企业不在少数。其中既涉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涉及装备制造产业,还涉及新材料和绿色食品产业……
越来越多的沪苏浙企业在郎溪经开区开花结果。对此,企业最有发言权。
郎溪华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电梯零部件为主的黑色金属智能铸造企业,走进高28米、长170米的精加工车间,只见数控自动化产线在技术工的操作下,转个不停。
郎溪华茂机械自动化生产线。人民网 张俊摄
自从2018年落户郎溪经开区以来,拥有“上海户口”的华茂机械产能扩大、设备升级,三条智能化产线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还有效提升了生产安全系数。
在企业发展阶段,郎溪经开区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不仅第一时间保障了项目用地,更“一企一策”地为企业架设了3.5万伏供电专线,有力保障了企业用电需求。
“过去受政策制约,设备换不起、产能跟不上、效益上不来,到了郎溪,我们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眼下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说起企业的发展和变化,郎溪华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海军感触颇深。
郎溪华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数控车间。人民网 张俊摄
生产稳才能订单稳,订单稳才能企业稳。金海军说:“落户郎溪,手续办理、人员招聘、政策兑现等事宜,经开区都会安排专人对接、上门服务,我们只管安心发展就行了。”
没有什么比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更能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2022年,郎溪华茂机械产值达到3.3亿元,纳税4000万左右。
双向奔赴不止是“感情牌”
从租厂房到建厂房,再到投建二期,在郎溪腾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继锁看来,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踩准了行业发展节奏,这才得以成为旋转接头领域的佼佼者。
对于腾旋科技而言,举家从无锡迁至郎溪,人生地不熟,加上刚来租厂房、购设备多出不小的花销,其实是一笔看似赔本的买卖。
让李继锁安心留下的,是当地服务让他感受到的“暖意”。
“刚来租赁厂房,心里也犯嘀咕,但生产两年之后,底气十足。”李继锁直言不讳,铁了心拿地落户,正是因为看到了企业在郎溪的发展和前景。
工作人员为挖掘机旋转接头把好出产关。人民网 张俊摄
2021年,郎溪腾旋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投产。2022年11月,年产1万台精密旋转接头暨3万台极端参数联轴器二期项目开工。追加投资,是企业回馈地方营商环境的最好佐证。
如果说企业的任务是研发和生产,那么郎溪经开区的工作重点,则是如何做好企业服务,继而帮助企业将成果转化、开拓市场。
从载体空间的提供,到水、电、气等基础配套设施的供应,郎溪经开区业已做了诸多帮扶举措,也正是这些“‘溪’致入微”的贴心服务,彻底打动了前来投资的企业。
郎溪腾旋科技生产的盾构机旋转接头。人民网 张俊摄
其实,早在2008年,首批18家无锡企业来郎溪经开区洽谈合作,就催生了无锡工业园,因此而兴起的“郎溪现象”在当年更被传为一段佳话。
沪苏浙企业对郎溪到底有多热情?数据给出了回答。
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郎溪展示中心。郎溪经开区供图
截至目前,郎溪经开区565家工业企业中,超九成来自沪苏浙,促成这一次次“双向奔赴”的绝不仅是“感情牌”,郎溪经开区的“2+2”产业体系所释放出的供给优势,正在激发出更多互利共赢的机遇。
随着“交往”的不断升级、“感情”的持续升温,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郎溪,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为郎溪的高质量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