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中国·关中问渠|从郑国渠的引浑淤灌说起

封面新闻   2023-04-09 15:03:04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李佳雨 苟春 陕西泾阳报道

2月24日,陕西泾阳县川流村里,村民刘忠民又在“放水”了。只见他手拿一把巨型红色“钥匙”,半蹲在路边,右边拧几下,左边再转几下,涓涓流水就从一个小闸门,奔涌而出。


(资料图)

这还不够,他还跳过沟渠,把每个田垄边的阀门提起来,哪些田需要浇地,需要多少水量,都需要他24小时不间断地盯着。在他身旁,几名看起来和他同样年岁的村民,正拿着铲子,将渠边的泥土和缺口铲平。

灌溉渠内的计量标尺

为何要将泥沙也铲进沟渠里?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泾惠渠和郑国渠一样,引的都是泾河的水,泾河作为黄河的二级支流,本身的含沙量就比较大,而在每条灌溉渠流经的地方,一些地面径流中的泥沙会流失,可能也会汇集在沟道、河流中,“这些高含沙的洪水,是可以利用其中比较丰富的有机质和磷、钾等营养成分,抗旱保墒、垫高地面和淋洗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结构。”

灌溉渠的小型水闸

《汉书·沟恤志》记载:“汉武帝太始二年,赵忠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阳谷,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灌田四千五百余顷,故名白渠。”民众还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出了《郑白渠歌》: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如云,决渠为雨。水流灶下,鱼跳入釜。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忆万之口。

而郑国渠到泾惠渠的灌溉方式,采取的是泥水灌溉、淤田压碱。据《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泾惠灌区张贴的一份用水公告

“由于泾河含沙量很大,根据近几十年的测验,平均每立米含沙量为141公斤,最大含沙量每立米1430公斤,年输沙量平均达2.89亿吨,是全国江河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中国水利史稿》记载,郑国渠渠首起瓠口,傍北山东行人洛,共300余里,其渠道以南地势相对低洼,原为泾、渭、浊、洛诸水汇渚,形成面积广大的湖泊沼泽区域,后经河流携带泥沙与风吹黄土的堆积淤高陆续有陆地生成,也有了人类居住的遗迹。部分遗留下来的湖泊逐渐发展成沮洳之地。在湖泊沼泽陆地之间,土质多带卤性,是盐碱严重之区,没有河流冲刷碱卤,就不能种植,而靠自然的冲刷,也只有少量土地成为农田。郑国渠的成功,可以大规模引来浑水淤灌,使碱卤之地迅淤成良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猜你喜欢

[ 最近更新 ]